环球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

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第四届年会暨上财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10-29 17:28:44   浏览量 :4
发布日期:2025-10-29 17:28:44  
4


5月16日至18日,“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第四届年会暨上财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大会共征集200余篇投稿,经过专家评审,80篇论文被接收。


5月17日上午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教授、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会长石敏俊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姚玲珍副校长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对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在致辞中指出,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中的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期待各位学者继续深入绿色低碳、新能源转型等领域的研究,在交流中激发思想火花,共促学科繁荣。



石敏俊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协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宗旨,强调协会致力于搭建全球华人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持续进步。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年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为学界提供了创新思路,也为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周亚虹院长代表学院向各位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经济学院的办学历程、师资力量以及近年来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本次年会汇聚了海内外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旨在通过学术成果共享推动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的深度融合,为绿色发展提供解题思路。


随后,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教授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联合主编 Roger H. von Haefen分别作主旨演讲。



汪寿阳教授以“基于社会计算的几个环境经济学研究案例”为题,结合比特币挖矿与碳排放、光伏减贫、1.5°C目标的经济成本测算、中国碳足迹比较等七个案例,强调社会计算可为气候政策提供多维度、可视化、可模拟的实证支持,助力政策制定更具前瞻性与适应性。



Roger H. von Haefen教授以“The Economics of Oil Spills”为题,聚焦全球石油泄漏事件的经济影响,解析美国与中国在“污染者付费”制度下的赔偿机制,介绍了自然资源损害评估(NRDA)等量化工具在环境灾害中的实际应用。



开幕式和主旨演讲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主任林立国教授主持。


5月17日下午


17日下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主编 Nicolai Kuminoff,美国康奈尔大学戴森应用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赵金华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Nicolai Kuminoff 副教授以“Optimal Second-Best Menu Design: Evidence from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Plans”为题,展示了一项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110万户居民用电数据的研究,揭示了现有分时电价机制存在的福利损失。他提出,兼顾动态定价、用户异质性与制度约束的“第二优菜单”,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电力系统稳定的双重目标。



赵金华院长以“Ambient Air Pollution, Pollution Exposure, and Inattention”为题,分享了其在中国沈阳开展的空气污染与注意力影响的实地实验。他发现,个体防御行为(如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污染暴露,而忽视此类行为将严重低估污染带来的非健康成本。研究还揭示了性别与就业状态对污染影响敏感度的差异。



本场主旨演讲环节由香港中文大学徐袁副教授主持。


5月18日


18日上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钊教授与有机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胡若菡分别作主旨演讲。



陈钊教授以“How to design a great research project?”为主题,从文献激发研究灵感、兼顾学术与现实价值、以中国案例回应国际议题三方面展开。他通过JEEMAER已发表的代表性研究,强调“解释中国经验,贡献全球理论”的重要性。



胡若菡总经理以“金融科技在气候风险分析实践及ESG数据在学术中应用”为题,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气候风险评估系统YoujiCRMS。该系统融合了AI与地理大数据,为全球用户提供5米精度、全情景覆盖的ESG分析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气候灾害预测、企业碳披露与绿色投资筛选。


会议颁发了本届年会最佳论文奖,共评选出最佳论文奖一、二、三等奖若干篇,以表彰青年学者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成果。



一等奖(First Prize)

Urban-Based, Urban-Biased?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s

作者:Guojun He, Naiyuan Hu, Huanhuan Wang,  Zhiqiang Zhang


二等奖(Second Prize)

Raining on Bonds: The Impact of Extreme Rainfall on Local Financing Costs

作者:Zhenhuan Yang,Yangsiyu Lu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nd Optimal Timing of Critical Minerals’ Depletion, Recycling, and Substitution

作者:Yiwen Chen, Nora Paulus, Weihua Ruan,  Benteng Zou


三等奖(Third Prize)

Government and Nature: Evidence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amages in China

作者:Yuxiao Hu,Yifan Wang


Demystifying China’s Emissions Fall: The Critical Role of Clean Technology

作者:Ohyun Kwon, Hongsong Zhang, Hao Zhao, Min Qiang Zhao



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创会会长王华教授高度肯定了此次年会对我国环境、资源、生态研究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年会通过搭建对话平台,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就环境与资源经济领域发展展开深度对话,在理论探索中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启发,其学术前沿性与组织规格已可比肩国际顶尖学术会议。



本场主旨演讲和闭幕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李善军教授主持。


5月16日


16日晚,本次年会“预会议讲座”(Pre-conference Lecture)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主编 Nicolai Kuminoff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李善军教授聚焦环境经济学的关键议题,深入探讨前沿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年会正式开幕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



Nicolai Kuminoff 副教授带来题为 “Hedonic and Sorting Models for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的专题讲座。他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在环境估值中广泛使用的“价格成分模型”(hedonic model)与“排序模型”(sorting model)。



李善军教授以 “Environmental Policies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为题,探讨在不完全竞争背景下环境政策的优化路径。他指出,传统的“庇古税”在垄断或寡头市场下不再适用,需要结合价格扭曲与边际环境损害重新设计。




“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第四届年会暨上财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论坛”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前沿议题,设有主旨演讲、平行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多个环节,内容丰富、交流深入。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华人学者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国际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学科建设。2026年学术年会将由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联合承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我们:
最新资讯:
© 2024 环球华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 版权所有
邮箱:CAERE_CAERE@163.COM
地址:中国·杭州 浙江大学
关注我们: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